
(一)基本信息
姓名:赵娟
职称/职务:副教授
办公电话:
电子邮件:zhaojuan0908@aliyun.com
办公地点:raybet雷竞技入口南办公楼125办公室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raybet雷竞技入口raybet雷竞技入口
邮编:100084
(二)教育和工作经历
2018-今 raybet雷竞技入口raybet雷竞技入口
20012-2018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后流动站(艺术理论与美术史研究)
2014.4-6 德国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访问学者
2009-2010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艺术史系(联合培养)
2005-2012 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美学专业(硕博连读)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1-2005 汕头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
(三)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跨文化美术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视觉文化研究
(四)主持研究课题
1、2019- “德语世界中国艺术收藏、展览与研究(1860-194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批准号:19BF090)
2、“前营造学社时期”西方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第8批,资助编号:2015T80209)
3、“鲍希曼与早期西方的中国建筑艺术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项目(第57批,资助编号:2014M550136)
4、“追溯建筑的纪念碑性:鲍希曼建筑与景观视域中的北京”,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2013-2014年度青年研究项目(批准号:BWSK201312)
5、“视觉景观与形象建构:西方中国影像中的直隶和北京”,raybet雷竞技入口校级自主课题(项目编号:2018QD12)
6、“德语世界《周易》的译介与诠释”,raybet雷竞技入口校级自主课题(项目编号:2020034)
部分参与课题:
1、参与世界亚洲研究信息中心“英语世界近六十年易学研究重要论著提要”课题,个人承担了报告的主要研究和撰写工作;
2、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文化研究与当代中国日常生活审美化批判”(批准号:05BZX067);
3、作为子课题成员,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课题“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批准号:04JZD0034);
4、作为项目主要成员,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研究项目“他乡有夫子:欧美《孟子》译介与诠释研究”(批准号:10YJC720013)。
(五)发表学术论文(未单独标明作者均为独立完成)
《欧洲“中国宝塔”的图像生成与媒介转换》,《文艺研究》,2021年第2期。
Synchronicity: A Modern Interpretation of Time in Yijing, Tao and Time: Classical Philosophy, Three Pines Press,2021.
《魏萨氏绘画藏品流转与欧洲中国艺术鉴藏观念关系之研究》,《美术》,2020年第12期。
《古希腊运动人体的艺术表现与奥林匹克视觉的制造》,首届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高峰论“坛论文一等奖”,2020年。
《秘响旁通:喜龙仁的“观看之道”》,《艺术市场》,2020年第1期。
《图像的景观:鲍希曼的建筑写作与魏玛共和国的“黄金二十年代”》,《美术研究》,2019年12月。
《异域观看:近代欧人记录“中国宝塔”二三事》,《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第5期。
《复调与观看:鲍希曼<中国建筑艺术与景观>图版序列研究》,《观看之道》,上海书画出版社,2018年。
《文化迁徙语境下的中国宗教建筑研究》,《艺术设计研究》,2017年第3期。
《温故启新:鲍希曼中国建筑考察研究及其意义》,《文艺研究》,2014年第12期。
《半世之缘:从建筑扪摸中国心灵》 ,《美术向导》,2014年第4期。
《荣格对<周易>时间观念的诠释》,《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12月。
《过程哲学视域下的周易时间观念》,《周易研究》,2012年第6期 (第二作者) 。
《庸常的恶,无望的救赎》,《华文文学》,2011年第6期。
《间际的文化与文学》(学术访谈),《华文文学》,2011年第6期。
《问题与视角:西方易学研究的三种路径》,《周易研究》,2011年第4期。
《汉学视野中卫氏父子的〈周易〉译介与研究》,《周易研究》,2010年第4期。
《金山农民画的困顿》,《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第12卷第2期(第二作者),2009年。
《现代性进程中的康德美学》,《人文丛刊》,2008年(第二作者)。
《一年来学术问题综述(文艺学):“文学理论的危机”问题》,《学术月刊》,2007年第3期。
《通识教育:文明传承与个体觉醒》,《通识教育报》(香港中文大学2007-09)。
《城市的眼睛:上海城市雕塑》(中英文),《All大美术》,2007年第7期。
《中国客家土楼》(中英文),《All大美术》,2007年第4期。
《客家土楼开启聚居建筑新形式》,《建筑世界》,2007年第3期(第一作者)。
《道、象的三维历史》,《社会科学报》,2006-03-16(第二作者)。
《文化身份:历史时空下的异域之思》,《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第3辑(2006-01)。
《乡村都市的中国情结与都市想象》,《粤海风》2007年第2期。首届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优秀论文”。
《闽西土楼浅论》,《新国学研究》第3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气、《作为文化批评的实验性文本写作》,《学术月刊》,2005年文艺学美学专辑。
(六)学术翻译
译著
【德】鲍希曼:《鲍希曼与承德地区的寺庙建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新西兰】戴维斯:《艺术诸定义》(参与其中11万字的翻译工作),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译文
【德】鲍希曼:《中国建筑艺术及其与中国文化之关系》,《寻找》,2021年第2期。
【德】苏珊·里希特:《中国的犁耕皇帝:启蒙运动时期农耕与统治的交织》,《美术研究》,2018年第5期。
【德】叶格正:《以亚里斯多德解读<四书>:卫方济的汉学著作》,《华文文学》,2018年第6期。
【德】鲍希曼:《异族统治下北方中国的宝塔》,《美术向导》,2014年第5期。
【德】叶格正:《文化-文本的交织:儒家经典如何成为欧洲哲学的思想源泉》,《华文文学》,2014年第3期。
【德】颜复礼:《中国建筑艺术研究之先驱》 ,《艺术设计研究》,(2013-10)。
【德】叶格正:《启蒙的先声:儒学在德国的接受》, 《国学学刊》,2012年第4辑。
【美】史书美:《反离散:华语语系作为文化生产的场域》,《华文文学》,2011年第6期。
【斯洛伐克】高利克:《与顾城的柏林相遇》,《华文文学》,2011年第1期。
(七)辞典修撰
《美学大辞典》(修撰),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参与三万字词条撰写)
(八)教改课题与教学情况
参与教改课题:“体育类高校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raybet雷竞技入口教育教改重点委托课题,2019年。
承担课程:中国思想经典导读、艺术学原理、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交流史、写作与思维训练、《周易》与中国文化、美术鉴赏、留学生汉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