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景虹梅
职称:副教授
办公电话:无
电子邮件: jinghongmei@bsu.edu.cn
办公地点:raybet雷竞技入口南办公楼raybet雷竞技入口321办公室
通讯地址:raybet雷竞技入口南办公楼raybet雷竞技入口321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4
个人简历:
1994.09-1998.07 山东大学(威海)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文学学士
1998.09-2001.06 山东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 文学硕士
2006.09-2012.12 山东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 文学博士
2001.07-2017.08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齐鲁艺苑》编辑部 责任编辑
2009.12- 山东艺术学院 副教授
2012.06- 山东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7.09-2019.02 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编辑部 责任编辑
2019.03- raybet雷竞技入口raybet雷竞技入口 副教授
研究领域: 影视文学
学术团体:中国高校影视学会会员;
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评论委员会理事;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
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山东影视制作股份有限公司剧本评审委员会和投资决策委员会专家评审委员
一、教学情况
(一)本科教学——
从教以来,先后为本科生开设过“文学欣赏”“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外电影史”“中国电影史专题”“故事片类型学”“电影美学”“电影佳作赏析”“影视概论”等课程;
目前在raybet雷竞技入口承担全校通选课、通识课、美育课、专业课等多门课程,主讲“写作与思维训练”“透过电影看名著”“经典电影赏析”“外国文学史”“类型电影大观”“电影与全球化”等本科课程。
(二)研究生教学
调入raybet雷竞技入口之前,作为电影学硕导曾主讲过“电影史学研究”“经典电影精读”“西方电影理论思潮史”“中西电影史专题研究”“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等研究生课程。
目前被聘为raybet雷竞技入口体育人文社会学方向硕导。
二、科研项目:
(一)参与教育部科研项目1项:
教育部“十五”重大科研项目:“当代中国文化产业与审美文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1JAZJD750.11-44007),作为课题组成员负责撰写“电影”部分(约计4万余字),已结项并出版《当代中国审美文化》(河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3月)。
(二)主持省厅级项目2项:
1.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项目:“中外喜剧电影的比较”(项目批准号:200506005),2005-2009,已结项。
2.山东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一般项目):“类型电影的经典样式与现代转化——国产电影类型化的一种文化考辨”(项目批准号:14CWYJ23),在研。
(三)主持校级科研项目4项:
1. 山东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西部片叙事结构研究”(2013ND09),已完成。
2. 山东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专项委托):“2013年度山东电影学整体状况研究”,结项并收入《山东社会科学年鉴(2014)》(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
3. 山东艺术学院2015齐鲁专项科研项目:“山东电影学研究年度综述(2014年)”,结项并收入《山东社会科学年鉴(2015)》(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
4. 山东艺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5年度山东电影学研究综述”,结项并收入《山东省艺术学门类学术发展年度报告》。
三、发表论著
(一)出版专著:
《黑色幽默经典小说主题研究与文本细读》(山东人民出版社,2017年11月)
(二)参编教材:
1.《电影学概论》(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9月),获2005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电影学论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获2011年第二届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
(三)发表论文:
1.《逃避还是突围?——90年代第五代电影的反思之一》(《齐鲁艺苑》2002年第4期,获2004年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背叛还是迷恋?——90年代第五代电影的反思之二》(《齐鲁艺苑》2003年第1期,获2004年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激情燃烧的岁月——“十七年”电影的辉煌与尴尬》(原文刊载于《齐鲁艺苑》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于《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2004年第3期;全文收录入中国电影年鉴社《中国电影年鉴(2005年)》;获2005年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4.《<认>:谜语与谜底》(收入仵从巨主编《叩问存在:米兰·昆德拉的世界》,华夏出版社,2005年2月出版);
5.《意境的思想渊源及其美学构成》(《齐鲁艺苑》2008年第1期);
6.《重提“第五代”——一个未完结的话题》(《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7.《简论张艺谋与新时期中国电影30年》(《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8.《《日出》中的“层叠映照法”》(《名作欣赏》2009年第11期上);
9.《跨境合作的华语商业电影之文本特征与创作缺陷》(《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10.《黑色幽默的喜剧性》(《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11.《别样父子别样情——<合同父子>编剧分析》(《当代电影》2010年第7期);
12.《从“革命史观”到“整体史观”——史学观念的转型与“重构中国电影史”刍议》(原文刊载于《齐鲁艺苑》2013年第6期;全文收录入《光影之梦——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14年9月;获2014年山东省第四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艺术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13.《黑色幽默小说视阈中的战争书写——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中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3期);
14.《以史为鉴:电影创作的工业原则与艺术精神问题论析》(《齐鲁艺苑》2016年第2期;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2016年第九届“学会奖”论文类二等奖;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2017年中国高教影视学术论文奖二等奖);
15.《文明与野蛮:电影<荒野猎人>中的文化反思》(《电影评介》2016年第10期);
16.《从宏大叙事到微观考证:中国电影历史研究的当代转向》(收入《图景与前景:“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影视——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九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11)
17.《从传奇到寓言:电影<荒野猎人>的叙事策略与主题诉求分析》(《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5期;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2018年第十一届“学会奖”论文类三等奖)
18.《论新时期电影的多元态势与整合拓展》(《齐鲁艺苑》2005年第4期);
19.《马克思主义与娱乐化思潮——从电影的角度透视新时期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策略变迁》(《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坛)》2007年第1期);
20.《童年,看上去很美——对电影<看上去很美>的一种凝视》(《电影文学》2007年第9期下);
21.《点燃复仇的<导火线>——再议动作片与暴力美学》(《艺术探索》2007年第6期);
22.《当代高等艺术教育的创新发展——山东艺术学院50周年校庆之“艺术院校校长论坛”综述》(《齐鲁艺苑》2008年第6期);
23.《简论张艺谋与新时期中国电影30年》(《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24.《跨境合作的华语商业电影之形态特征考辨》(《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009年8月);
25.《中西喜剧的传统异同与现代转向》(《齐鲁艺苑》2009年第6期);
26.《外来文化影响下中国喜剧电影的阶段性嬗进》(《齐鲁艺苑》2010年第2期);
27.《类型套路下的个性表达——电影《黑处有什么》的叙事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4期);
28.《热映片的冷思考——三辨<血战钢锯岭>的“障眼法”与“诡辩术”》(《2017中国影视艺术高层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7.11);
29.《历史的回音壁上,鼓点阵阵》(纪念二战爆发80周年《铁皮鼓》影评),《社会科学报》2019-11-28,第8版;
30.《<烈火英雄>:“英雄”建构的类型标识与献礼本色》,《电影文学》2020年第3期;
31.《2013年山东省电影学学科学术研究报告》,《2013山东省艺术学门类学术发展年度报告》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12;
32.《2014年山东省电影学学科学术研究报告》,《2014山东省艺术学门类学术发展年度报告》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12;
33.《2015年山东省电影学学科学术研究报告》,《2015山东省艺术学门类学术发展年度报告》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