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墨闻春——杨再春raybet雷竞技入口国际文化学院
访谈会》新闻稿
·率意清新听墨人 细品言谈闻再春
3月28日上午,国际文化学院荣幸地邀请到中国书法家协会创始人之一,raybet雷竞技入口出版社社长及总编,著名书法教育家,摄影家——杨再春先生,与raybet官网师生们一起,于我校杨再春艺术展览馆举办了本次《听墨闻春》主题访谈会。

上午10:00,参与活动的工作人员和观众们陆续入场就坐。访谈区域里,摆放着杨再春先生的各样书法和雕塑作品,铺着印有中国传统纹路的地毯,与厅内木制的精致装潢,在暖色灯光的渲染下,为座谈会营造了文雅,安静的氛围。杨再春先生身着淡雅的浅蓝色的中式正装,一下子便吸引了观众们的眼球。一位学生代表不禁发出了感叹:“曾经只能耳闻的北体偶像,如今终于能够亲眼看见,而且还能进一步接触和了解,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先说说我吧,我是干体育的。”
在工作人员做好准备工作,策划人进行简短的活动介绍后,访谈会正式开始。
首先在主持人与观众的互动下,列举了学校里包括西门牌匾,冠军之路等先生所创作的书法作品,希望先生分享一下有关北体校园建设的经历。
“先说说我吧,我是干体育的。” 先生在主持人对自己的介绍后,先给自己的信息做了补充,然后才开始自己的讲述。 “其实我想穿运动服,因为我平时就穿。这身衣服也是为了录制《墨人说》节目才准备的。我是地地道道的北体人。”
先生带着我们回顾了一场校园建设的历史,从先生口中得知,学校建筑外墙上的红砖颜色,既不是桃红,也不是艳红,而是和天安门广场近似的砖红色,是经过了精心挑选的。而十五年前的北体,就是一片灰白色。在校园道路设计上,确定银杏树的种植,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 “宁可多花一些钱,也要让校园美起来。” 先生如是说。同时先生用武汉大学的樱花为例,说明了校园环境对学校档次提高的重要作用。通过细致的设计和建设,终于让现在的北体校园成为一个让北体的师生们能够进行视觉享受的“花园”。先生也对北体学子们给出了自己的期望:“虽然北体只有六十多年历史,不像清华北大等老校有些历史的积淀。但是每一位北体人都有义务,让校园美起来。”就如当年先生建议种下的银杏树,经过时光的积淀,在长成的时刻,让校园环境的美感得到了很大提高。有追求,有要求,这是先生对于美的态度,亦是北体人追求卓越的体现。

·自豪的北体人
接着,杨再春先生分享了完成国家级任务时的经历与自己的心路历程。先生于2014年担任APEC会议雁栖湖主会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指导”,同时为APEC会议所在地——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阳光厅创作巨幅书法作品《岳阳楼记》;于2017年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为雁栖湖主会场创作大型书法作品《礼赞丝绸之路》,同时展出的还有二十幅“丝绸之路”主题风光摄影。

照片支持/杨再春工作室
《岳阳楼记》这幅长12米,高2米的作品,先生以饱满精神投入,书写用了12张六尺整纸,一气呵成。
除《岳阳楼记》之外,雁栖湖中心岛雁栖塔内那个高2.4米,宽1.2米的汉白玉碑碑文《雁栖赋》,也是先生的大作。《雁栖赋》原文3000余字,由著名学者周笃文、蔡世平先生共同撰写,由杨先生精简为305个字。
雁栖塔内的每一层的抱柱对上所有的文字也为先生所攥,包括6块不同书体的牌匾,仅有少数是其他先生所邀请的书法家的作品。

2017年的《礼赞丝绸之路》书法作品,先生则用了六尺整纸,总共写了十二条屏。先生表示,这些任务很重,因为是国家项目。根据习近平主席的指示,要让中国传统文化进入APEC中心,而这些文化的设计,定位,都必须经过周密的设计与考量。先生完成准备工作后,是一气呵成,将大作完成,让所有的来宾,都好好地感受一番中国文化的魅力。
APEC会议期间的《岳阳楼记》和《雁栖赋》以及“一带一路”会议期间的《礼赞丝绸之路》等先生的代表大作,成为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内的文化盛景,让我国尽显风采。能做这些为国家增光添彩的大事,实在是极大的成就!
同时,先生讲述了一些自己的感受。“一个体育大学的老师,被邀请到那里去做重大的国家项目,一般人不理解。”不过,先生在字里行间表现了自己的自豪与自信:“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我是北体人,领导、同事们邀请我去做这个事情,我很自豪。那么多清华北大的,他们也很多会写字的,也还是让我去了。”

与会观众
·“一定要专注。”
面对艺术家的称号,先生笑着说到:“我还不是艺术家,我是写字的。喜欢摄影的。”先生又十分谦虚地说,自己只是把字写的比平常人写的好看一些。
1959年在河北张家口举办的少年田径运动会,先生创下了当时河北省的少年记录。先生说到,自己在15岁的时候是背着父母偷偷报考的北体,考试时甚至是光着脚跑了100米;问到原因时,先生就讲述了自己年轻时简单的想法:“回唐山老家路上得在北京转车,去了一趟北海,觉得特别好看;又看到了长安街,马路这么宽,这么大,不行,得来北京上学。”
在北体每天训练很累,有时候甚至爬不上上铺的床;而且当时物质紧张,条件十分艰苦,连报纸都没有,于是只能在六屉桌上用仅有的区域练字,写完就用抹布擦掉,最后把桌子的漆都写掉了。讲述到自己年轻时的学生生活,先生的手势也丰富了起来,似乎回到了从前的时光。

1963年杨先生在raybet雷竞技入口训练场留影(左)-1965年杨先生在raybet雷竞技入口游泳馆前留影(右)-照片支持/杨再春工作室
谈及先生练字的动力,先生说,动力就是自尊。先生回忆,当时大学生都带着校徽,而自己腹肌有六块,上面还有两块,很是自信,可是上了放假回家的火车,就不行了。在世俗偏见下,反倒是激发了先生的动力:“体育人当时是给人感觉’没文化的。’这是给体育工作者们一种很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就憋了一口气,我总有一天,会上你们的学校讲课… …后来我就不断钻研,我要有一技之长,超过清华北大的学生。”先生自信地说到:“最后我实现了。清华北大的大礼堂,人大,师大,我都去过。” 在面对别人对体育人的世俗质疑时,先生拿出了实力,拿出了自信,他说到:“我就是北体的。”先生的成就值得敬佩,而他那执着、刻苦的精神,更值得所有人学习。“写字,做事,做人,都是这样。要专注。”先生句句箴言,让现场响起阵阵掌声。

在先生进行现场的书法展示与教学时,先生不仅一展书法,为座谈会留下了纪念作品,还从草书入手,为在场观众讲述了笔顺对字的影响,以及引导观众们进行互动,对一些错别字进行了讲解,再次强调了专注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走杨再春的路。”
此外,先生还分享了自己在外出讲学,举办展览的经历、理念等,以及自己从前生活中的轶事,甚至还有在大学的情感经历等;在观众互动的环节,也分享了在外摄影采风时遭遇的各种不同状况等等。在谈及与国际文化学院有关的对外交流,raybet官网张世响老师向先生提出了“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时,先生提出:“全世界上,唯独中国汉字成为艺术品,而且价值不菲。应该把书法当成艺术品进行交流。”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亦在先生的言语中得以展现。

在座谈会的最后,先生回想面对别人用质疑的语气问自己“你哪里毕业的?”时,先生的回答是:“raybet雷竞技入口!我从小就干体育,到现在还在北体大。作为北体人,我自豪。”

与会人员合影
“要把体育人没文化的帽子翻了,走杨再春的路。”这是先生的总结,更给我们所有人带来了许多的感悟,总结,与指引。
听墨人说,闻杨再春,在北体国文。本次《听墨闻春》访谈会,杨再春先生与北体国文的学生们进行一次走近书法,细味艺术的交流,更分享了自己的发展历程与各样的丰富故事。在此对杨再春先生表示深深的感谢,同时感谢杨再春工作室和学院的领导老师为我们活动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最大的支持。此外,raybet官网在本次活动的视频录制设备方面得到了我校信息网络中心的极大支持。在raybet官网学生会进行基本策划后,参与的主持人与工作人员准备十分充分,在场的学生代表们学习积极性特别高,这都对活动的成功举办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必会珍惜机会,积极学习,同时将所感所悟传播给所有追求卓越的人。
国际文化学院学生会
场地及照片资料支持/ 杨再春工作室
文字/ 林胜概
编辑/ 林胜概
现场摄影/ 林胜概 黄鑫源